講座資訊
講座日期:2024年8月24日14:00~16:00
講座地點:國家影視聽中心多功能室(新北市新莊區文藝路2號1樓)
講座主持:陳煒智 ;與談嘉賓:林盈志
講座主題
「這裡有個好萊塢」單元,以台灣的重要電影片廠為主題,聚焦公民營片廠的建設、經營及運作,並旁及香港最重要的邵氏片廠及電懋永華片廠,此次專題所選的八部影片,各自代表一家重要片廠的一種重要影片風格;同時,也能藉此管窺該公司在某一特定時期的重要製片方針。將視野從大範圍的「亞洲」、「東南亞」聚焦到西太平洋的蕞爾小島。片廠的魔術就是「造夢」的魔術,好萊塢不只在好萊塢可以實現,在這裡,同樣也有個造夢的「好萊塢」
精選推薦影片:
香港電懋:《空中小姐》
香港邵氏:《梁山伯與祝英台》(1988年重映時珍貴版本)
中影:《八百壯士》
台製:《小鎮春回》
中製:《成功嶺上》
國聯:《西施》
聯邦:《俠女》
玉峰片廠(台語片):《丈夫的秘密》(又名《錯戀》)
主題簡介
片廠是什麼?是不是就是它字面上的意義「拍電影的工廠」?片廠制度是什麼?是指「工廠的管理制度」嗎?在我們華人世界也有這樣的「片廠」和「片廠制度」嗎?
顧名思義,我們可以把「片廠」解釋為「拍電影的工廠」,在此間,必然形成一種維持其運作的管理制度,即所謂「片廠制度」。在片廠裡,從廠房到設備,從建物到器材,都是公司的重要資產,更有甚者——人才。人才也是片廠的資產,導演、編劇、攝影、錄音師、設計師、明星、群演、作曲、歌者、舞者、武師……這些人、事、物,在一片「場地」,在實際的廠棚範圍以及廠區之中,積極運作,製出「產品」,這便是「片廠」最基礎的運作原則了。
1950年代的台灣,雖非重要的製片重心,它的市場潛力則已漸受重視;1960年代初期,台灣三大官營片廠——中影、台製、中製——其中資源較豐、財力較厚的中影公司遷廠台北士林,大型影棚落成啟用,來到1963年邵氏《梁山伯與祝英台》在台灣掀起的瘋狂浪潮,正式宣告電影產業全面起飛。
從製片到發行,再到戲院映演,由源頭開始,每個環節,都出現決定性的改變。從「放映」的端點反推,以台北為首的台灣地區電影院線,打破原有的布局,重新洗牌;來到「發行」環節,片商勢力重新分配,帶動資金的流動,直接影響「製片」端點的決策。而,在電影攝製的環節,香港邵氏和電懋兩大娛樂集團白熱化競爭的背後,則突顯出「片廠」規模及其運作流程,對於整個產業的影響能起多大的作用。
《梁祝》之後,1963年8月李翰祥導演脫離邵氏,成立國聯影業,10月宣布來台灣製片;狂潮的背後,更有台灣方面聯邦影業,與星馬國泰集團強強聯手,全力推動,也順勢牽動了台灣方面官營片廠的版圖變化。這其中,國聯影業積極調度香港、台灣兩地的資源,連帶捲起全方位的火熱蒸騰,聯邦也成立自己的片廠,邁入全新的局面。
在這當中,台灣扮演的角色為何?台灣本身的電影產業在當時怎麼建制屬於自己的片廠資源和片廠制度?彩色拍攝、闊銀幕攝影等技術的革新,還有國台語片的產製,在這個「起飛」的時刻又有什麼樣精采的面貌?台灣三家官營片廠:中影、台製、中製,各有發展,景況為何?整整六十年前——1964年亞洲影展結束之後,震驚亞洲影壇的「神岡空難」,在這個歷史的關鍵點上,又透露出什麼訊息?
此外,除了官營片廠,民營影業又是怎樣維持片廠的運作、怎樣維繫造夢產業的營收?還有,凡事有興必有衰,台灣的片廠發展興旺到極點之後,又是在哪個時間點衰落下來的呢?
此次專題所選的八部影片,各自代表一家重要片廠的一種重要影片風格;同時,也能藉此管窺該公司在某一特定時期的重要製片方針。將視野從大範圍的「亞洲」、「東南亞」聚焦到西太平洋的蕞爾小島,由電懋和邵氏的競爭起述,電懋團隊走訪台北、曼谷、新加坡三地,實景拍攝的彩色歌唱文藝片《空中小姐》,展現了極強烈的時代野心,對照邵氏動用全廠的人力、物力、財力,於短短三個月時間之內搶拍完成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一今一古,恰為映襯。
台灣最重要的片廠——中影,在遷廠士林之後曾經有過近十年的風光;一開始設備精良卻無片開拍,之後因為與邵氏方面的聯合製片,加上「健康寫實」的製片方針,全面推動彩色闊銀幕的攝製技術,成績突飛猛進,來到1960年代後期漸次衰落,再到1970年代初期,創設古裝茶樓、客棧、街道,重新燃起產業的熱烈火炬;抗日愛國電影《八百壯士》的爆破場面,便是在草創初期的「中影文化城」實地完成的。
台製廠原本設在台北市中心植物園旁,楊德昌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指涉的片廠,就是位於建國中學對面的台製廠。台製在1963年秋冬之際與李翰祥的國聯影業合作,展現了無與倫比的片廠魔術,《七仙女》、《狀元及第》、《西施》的館娃宮與響屧廊,布景都搭在台製,之後的《幾度夕陽紅》日式房舍主景,也是在台製拍攝的經典。與國聯漸行漸遠之後,台製本身所攝的劇情片《小鎮春回》則真切反映了隸屬台灣省政府的台製廠,每每關心「省政建設」的製片宗旨。
中製廠在1960年代後期繼台製之後,也與李翰祥合作,《揚子江風雲》和《緹縈》兩部作品叫好叫座,奠定了中製拍攝劇情片的重要基礎。中製廠本身隸屬國防部,軍教片也是它重要的出產類型。脫胎自小野原著的《成功嶺上》,以政策片的高規格,動員彼時台灣影壇所有重要男女演員輪番上陣,加上琅琅上口的主題曲,寫下屬於整個時代的共同記憶。
台灣的官營片廠之外,民營片廠也在影史上留下精采的紀錄。在《錯戀》(丈夫的秘密)片中,即可見到台語片時代玉峰公司的點滴成就。前文提及的國聯、聯邦兩家更是不同凡響。
聯邦以《龍門客棧》起家,並由胡金銓導演一手策劃,打造桃園大湳片廠,在《俠女》片中精采亮相,轟動國際。國聯除了與台製合作創業電影《七仙女》、《狀元及第》,在1966年也於美國新聞處旁建設了屬於自己的迷你影棚,林福地導演《塔裡的女人》在棚內搭建了南京玄武湖的布景,美得逼人。國聯後期推動建設板橋四汴頭片廠,可惜失敗;李翰祥再回迷你棚拍攝《喜怒哀樂》的〈樂〉,以水墨天片、磨坊小屋,拍出華語電影獨一無二的雅趣。
但真要說起「片廠」的藝術,李翰祥導演的《西施》才是真正的頂尖作品。《西施》的館娃宮、響屧廊主景搭在台製廠,姑蘇台大景則租用中影的大棚拍攝,當時台灣尚未有優秀的古裝街道場地,於是在台中搭景拍攝戰爭、出征,還有黃池大會的場面,最後選定北台灣白沙灣,搭景拍成禹王廟主景。
一部電影,調度如此巨大的資源,裡裡外外,從北到南。片廠的魔術就是「造夢」的魔術,好萊塢不只在好萊塢可以實現,在這裡,同樣也有個造夢的「好萊塢」。
觀影活動、特別展示、主題選書
除了講座之外,2024年8月24日至10月6日,不論是否為國家影視聽中心會員,只要到國家影視聽中心3樓時間圖書館講出通關密語:「我要參加『影迷俱樂部』」,即可入館觀看本次活動推薦的八部影片,並享閱覽體驗,圖書館內更有怡人傳播授權之瓊瑤文物、劇本、劇照等,以及精采的主題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