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片段:
1935員工運動會、Batu Pahat 家居生活、礦山事務所、待產(靜愛篇)、貞婉出生 吃冰 分榴槤(守眞篇)、醫院內的父親 (橋)、我的影片(貞婉篇、兄妹遊)、1936年冬 瀑布游泳 貞婉學爬、1937往野溪、1937貞婉學步華工大撤退、1937年 華工大撤退 送陳紹林 水管 鑿井、鑿井 小學校 黃玉成醫師看病、兄弟船上吃東西 1938團拜。
前言:
丁瑞魚醫師生於清光緒二十七年(日本明治三十四年, 西元1901年)
1928年結婚後,他帶著妻子洪若蕙女士到英屬馬來亞柔佛Johore州Batu Pahat鎮Sri medan・
任於日商石原株式會社經營的鐵礦山,擔任礦山醫師。
1939年二次大戰全面爆發。丁瑞魚醫師讓10歲和8歲的兩個兒子先回台灣。
翌年,他也帶著妻女從馬來亞回到鹿港定居。
不料,卻在1943年以四十三歲的高齡被徵調、派赴最危險、戰況最慘烈的新幾內亞戰場。
七個還未成年的子女就留在鹿港,由三十一歲的妻子洪若蕙女士撫養照顧。
三年後(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二次大戰結束的第二年,丁醫師幸而生還。
1935年到1943年間,丁瑞魚醫師用科達攝影機Eastman Kodak Model 60,8mm拍攝、記錄他們在馬來亞以及回台灣以後的生活片斷。影片在1943年中斷。
目前殘存的影片,記錄了丁醫師在馬來亞鐵礦山時期生活環境的單純;以及他和妻子,在戰爭的陰影和不同民族的統治下,努力讓自已的子女過一個不虞匱乏而有尊嚴的生活。
回台灣則記錄日據時期鹿港的一些活動:鹿港神社祭、學校運動會、以及丁家和家族成員間的互動。
影片中,可以清楚的體會到他想為子女留下美好回憶的用心。
影片字幕內容丁醫師長子丁守真先生寫下大要,2015年其弟妹整理掛上。
影片共分為三段:馬來篇、兄弟返台、鹿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