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魚蝦人工養殖場」養蝦專家林森津以人工繁殖蝦改良泰國蝦品種。包括3單元。 (1)改良緣起。民國60~70年代,台灣居民收入提高、生活富足,大家飲食習慣漸由肉食轉為海鮮,其中尤以蝦類廣受歡迎。林森津先生鑑於大眾需要而大量繁殖泰國種淡水大蝦,卻發現泰國蝦無法適應本省冬天的低溫。為解決這個問題,他走遍全省找到體型相似但極為少見的金線蝦,來進行人工交配,從事品種改良。 (2)人工授精的方法。林森津將雌性泰國蝦、金線蝦及雄性泰國蝦、金線蝦多次實驗配種,以培育耐寒質佳的蝦。方法是把即將排卵的母蝦集中觀察,等牠脫殼後6~8小時即進行人工授精。先取出雄金線蝦的精索,從精索中使精囊分離,精囊再放入雌蝦的授精部位,授精完成後輸水給母蝦增加牠的活力,然後放回水槽。30個小時後,母蝦開始抱卵,在攝氏27度~29度的水溫中,約20天就可以孵化,幼苗經過11次脫殼而成幼蝦。 (3)令人滿意的改良成果。雜交繁殖的蝦,耐寒力強,肉質結實,色澤鮮美,雌雄體形都能平均發育。不僅老饕們有口福,而且外銷遠景看好。
資料來源:典藏台灣
民國60、70年代,台灣居民收入提高、飲食習慣漸由肉食轉為海鮮,其中以蝦類最受歡迎。在嘉南魚蝦人工養殖場,養蝦專家林森津先生,先是大量繁殖泰國蝦,卻發現泰國蝦無法適應台灣冬天的低溫。林森津走遍全台,找到體型相似但極為少見的金線蝦來進行人工交配。取出雄性金線蝦的精囊,放入雌性泰國蝦的授精部位,接著放回水槽。30個小時後,母蝦開始抱卵,在攝氏27度到29度的水溫中,約20天就可孵化,幼苗經過11次脫殼長成幼蝦。雜交繁殖的蝦,耐寒力強、肉質結實、色澤鮮美,雌雄體形都能平均發育。
資料來源:臺灣影視聽數位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