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華裔移民﹐離鄉背井遠赴重洋﹐為了和衷共濟﹑互相幫忙﹐便創立地緣性或血緣性的組織﹐例如同鄉會館﹑或宗親會等。以謀取共同的福利﹐這些組織通常扮演著救濟貧困﹑調解糾紛﹑創造福利與舉辦慈善事業的角色。各會館的組織形式﹐大多從寺廟開始﹐在會館中供奉有神祇﹐宗親會則供奉先祖神位。每年一起祭祀祖先的活動﹐使各宗族之間更加緊密的結合與團結。隨著華人在海外的地位日昇﹐經濟力日大﹐會館的功能也日漸調整﹐早期會館所扮演的角色是針對同鄉人或同宗人互相照顧與移民落腳的所在﹐而今這些功能依在﹐但日趨多元化﹐所針對的也不再只是同宗鄉親﹐而是擴展到整個華族﹐以及當地社會。如本集中所介紹隻泰國報德善堂收埋路屍的善舉﹑華僑醫院及宗親會義診室的義診﹑各團體開放式的圖書館及各式藝能活動講習班的召開。要延綿華人社會的命脈﹐繼續保持中國人在海外的民族特性﹐最重要的﹐便是讓每一代的青少年們成為真正的中國人﹐在民族情感的認同與文化道統的傳承上﹐成為新的接班人﹐社團組織是新一代華人的孕育地﹐也是華族精神發揮至當地社會的根據地﹐時間證明﹐華人社團組織﹐使節在異鄉的果﹐豐盛而碩大﹐在本集中將有詳盡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