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西門町曾是個響亮的名字﹐也曾是台北最時髦的商業區﹐曾幾何時﹐由於公共設施的不足﹐以及鐵路地下化的施工﹐商業機能逐漸被新興的東區所取代。民國七十三年﹐台北市政府與當地商家﹐提出了「西門徒步區」的構想﹐帶來了西門商業圈重生的契機。果然「西門徒步區」這樣一個設計理念﹐復甦了往日舊市區的熱鬧﹐當地商家對街區有了認同感﹐人車分離的時段區隔﹐使街道暢行無阻﹐廣告招牌美化﹐亦使得街區看起來更整齊美觀。日本橫濱是一個有山有水的海港都市﹐在1970年代初期﹐引進都市設計的觀念﹐例如:「楠木機場」位於車站附近﹐寬敞舒適的步道﹐讓清晨大量上班族暢行無礙﹐裝設路燈﹑並將柏油路面改鋪石材﹐這種人性化設計完全了「楠木廣場」。而元町商業街是一個政府部門和民間合作成功的例子﹐在這裡建築物的高度有一定的限制﹐格調與顏色必須相互配合﹐招牌的問題亦有統一規格以符合街道的整體美觀。因此市民得以在商店街上優遊自在﹐沒有人會在水泥叢林的車陣中閃閃躲躲。「大通公亦是同樣的理念﹐經過都市設計﹐創造出一個給人和形都市空間﹐而且大通公園明白的宣告﹐「人」是都市生活空間的主角﹐在看過別人的經驗後﹐正如徒步區計劃長達十年的林欽榮所說的:如何透過都市設計﹐對於我們的街﹑我們的地點﹑我們的家﹐讓他更活力﹑更有風格﹑更有品質﹐才是最重要的。